华严经与法华经的区别

为了更好交流,添加我微信:19379838 可以加入微信群,一起交流进步,并且每人可免费领取一本佛经手抄本。
早已失传多年的中医祖传笔记,可惜知道的人太少!

法华经引权器以归真。华严者顿示大根而直受。虽一乘名合。法事略同。论其轨范。有多差别。今欲备举。事广难周。略举十门。用知纲目。
一、十种差别


主别
是化身佛说。
还过去灭度多宝佛来。证成此经。
三世诸佛。同共宣说。
有旧佛灭度多宝如来。今佛出世说法华经。
毗卢遮那为教主故。即是法报理智真身。
具无量相海功德之身之所庄严。
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时一法界。报相重重。无有障碍。古今一际。非三世故。旧佛非过去。今佛非新出。
为根本智。性相齐理。事不异故。
如是本佛说本法。顿受大根故。不是化佛故。
二放光别
放眉间毫相果光。
所照境界。但言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仍有限量。
不称无边无量无尽故。但彰果法。不彰因位。
华严一部经典。
教行因果。表法光明。始终具十。
后当更明。
三国土别
三变世界。令成净土。
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然后安置他方来众。
变此秽境令成净刹。
移转人天。方明净刹。
此是对权根。乃分自他滞见者之所建立。
即此娑婆世界。即是莲华藏世界。一一世界互相含入。
经云。一一世界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
世界不增亦不减。无比功德故如是。
又云。诸佛成道。在一小众生身中。化无量众。
其彼小众生。不知不觉。
只为凡圣同体无移转相。纤尘之内。自他同体。
四请法主别
请法主者。
即是舍利弗。以为劝请之首。
佛令文殊普贤随位菩萨。各自说自位法门。为说法首。
佛表果法。举果为因。起大悲行。成根本智。果体自成。故无言不说也。以大悲行。从无作根本智起。故文殊普贤表因位。可说佛果法。示悟众生。
阿僧祇品。世间数法。广大难量。唯佛究竟。不属五位中因果门故。是佛自位内法门。还佛自说。
随好光明功德品。即是如来自成因果后。自说佛法法尔之力。恒常福智光明之法门。亦不属五位之内行相因果故。佛亦自说。此明佛果无二愚也。
除此二品经外。诸余三十八品。皆是五位之内行相法门。是故佛不自说。总令十信十住十行等。当位之内菩萨自说。佛但放光表之。
当说华严经时。一无声闻及小菩萨为请法主。皆佛果位内诸大菩萨。自相问答。安立佛果法门行相。为悟大根者。故顿将佛果直受为因。因即以果为因。果即以因为果。如种种子等。以定慧力。思之可见。
五大会庄严真化别
法华会。
令三千大千世界清净庄严。
其诸化众。亦皆充满。
所来诸佛。皆云是化。
华严经
即有十处十会众。皆满十方。不移本处而充(满)法界。
一一身相及身毛孔。国刹重重。
菩萨佛身。互相彻入。杂类众生。亦皆无碍。
身土相彻。如影含容。所来之众。不坏法身而随相好。
法身相好。一际无差。即相全真。无有化也。
六序分之中列众别
先列声闻众。万二千人俱。
次列摩诃波阇波提。与眷属六千人俱。此为姨母六千人俱。
次列耶输陀罗比丘尼。此是佛为太子时夫人。佛为太子时有三夫人。一名瞿夷。二名耶输。三名摩奴舍瞿夷。是善财童子十地法云地善知识。表十地法悦能慈故。为法利生。法悦身心。是其妻义。
次列菩萨。八万人俱。
次列诸天龙鬼等。
先列菩萨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尘数。不论其从者。
次列执金刚神众。已后诸神龙天等众部类。总有五十五众。一一部从各别。各各部从。各有佛世界微尘数众。或有部从。直言无量。
且于初会。通菩提场众。有五十五部众。其于十会之众。后当更明。
大意论之。佛身众海。无边法界以重重。一一诸身。普含容而无际。一身即以法界为量。自他之境都亡。法界即自身遍周。能所之情见绝。
约略论之如是。十会列众后当更明。
从初至八会都不闻声闻之名。九会之中。始有比丘三众。至位方明行相。
七龙女转身成佛别
法华经。龙女于刹那之际。即转女身。具菩萨行。南方成佛。法华经对权教三根见未尽者。令成信种。且将女相速转成佛。令生奇特。方始发心。趣真知见。不堪本法。而起善根。此明且引三权。令归一实。又破彼时劫。定执三僧祇。令于刹那证三世性。本来一际。无始无终。称法平等。裂三乘之见网。撤菩萨之草庵。令归法界之门。入佛真实之宅。故令龙女成佛。明非过去久修。年始八岁。又表今非旧学。
转女时分。不逾刹那。
具行佛果。无亏毫念。
法本如是。自体无时。
权学三根。自将见隔。
自迷实法。返称为化。
不知躬己本事如斯。
全处宅中。犹怀滞见。
云何界外。悬指僧祇。
此见不离。定乖永劫。
回心见谢。方始旧居。
何如今时。灭诸见业。
徒烦多劫。苦困方回。
但使自无情见。大智逾明。即万法体真。无转变相。
如维摩经中。舍利弗谓天女曰。何故不转女身。天女谓舍利弗。我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如庵提遮女谓舍利弗。自男生我女。当知万法。本自体如。有何可转。
如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善知识。文殊。普贤。比丘。比丘尼。长者。童子。优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自具菩萨行。自具佛法。随诸众生。见身不同。不云有转。
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间肉眼观。无真不俗。
如华严经法界缘起门。明
凡圣一真。犹存见隔。
见在即凡。情亡即佛。
称性缘起。俯仰进退。屈伸谦敬。皆菩萨行。
无有一法。可转变相。有生住灭。
是故不同龙女转身成佛。
八龙女成佛所居国土别
南方无垢世界。非此娑婆。解云。心得应真。故称无垢。正顺本觉。故号南方。为南北为正故。又南为明为虚。南为离。离中虚。八卦中。离法心。心虚无故则明。还依世俗八卦表之。余方虽无八卦之名。其方法是一法也故。虽然理如是。有理即有事故。还须有国。众所归依。若有别住南方。自他彼此犹隔。此乃犹顺三乘。分引权根。而生信解。还就佛乘故。为三乘余执势分难摧。且有一分回心。自他之情未绝。顿印法界之体。
华严自他相彻。
一一微尘之内。住因陀罗网之门。
是故今言所居国土别
九六千之众发心别
龙女成佛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
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
又下文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
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
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虽智积菩萨。及舍利弗。而为智士。
寄在迷流。为利启蒙。
故遣教行。益济凡学。令成轨躅。
既娑婆之众。皆遥敬礼。
六千发意。彼此未亡。
但顺三乘权学有为菩提。
未得普门法界本觉菩提。自他同体。
以此义故。故有遥敬礼。
以此事仪法则。与华严全别。
普门法界。普见法门。
如来藏身三昧之境。因陀罗网庄严法门。
世界海漩。重重妙智。一时同得。
为一证一切证。一断一切断故。
即自身之内。有十身诸佛刹海庄严。
佛身之内。即自身之境。重重隐现十方世界。
法尔如斯。
犹如众流。归于大海。虽未入海。润性无差。
若入大海。皆同咸味。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迷之与悟。虽然有殊。本来佛海。元本不异。
善财南询诸友。佛果文殊慈氏已圆。
复入普贤之身。海漩漩门总备。
理事齐亘。无法不彰。
法界既处尘中。何得有遥敬礼。
是故今言六千之众发心别。
十受诸声闻远记别
为法华之中龙女虽复顿印法界无时之门。全彰佛果。三乘权学。虽有信顺之心。余风未珍。未能顿证。远劫方登。故受远记。
无佛知见。但成折伏。不得入佛驶水之流。还经远劫。方能入也。为三乘之初心。信根下劣。故不能离缚。笼系烦多。乐着生死。虽求出世。根器下劣。滞住退还。如来于是以生老病死。无常。不净。刹那灭坏。念念不住。如是等观。使令观之。令生厌离。舍厌心成。心居净秽。如来于化教之中。为此根故。虽复劝修悲智。以求佛果。仍推净土在于余方。为彼三乘见分未亡。见此娑婆恒常是秽。说因说果。破彼疑心。暂化令净。却摄神力。还当见秽。三乘教印。自有明文。则因斯无常观智。习性难回。
龙女虽顿示佛乘。虽信未能即证。以是义故。法华会内。所受记别。皆蒙远劫。法华渐引来归。
华严。
迷即处凡。悟即是佛。
设有余习。以佛知见而用治之。
华严常时直授。发心即佛。
故以此义故。行相不同。
二、两种同
一乘如来乘直至道场。
如来乘者。即一乘也。
如华严经贤首品云。
一切世间群生类。鲜有欲求声闻乘。求缘觉者转复少。求大乘者甚希有。
求大乘者犹为易。能信此法甚为难。
又经云。
若有诸众生。其心餍没者。为说声闻道。令离于众苦。
若复有众生。其心少明利。为说因缘法。令得辟支佛。
若复有众生。乐学慈悲心。广饶益众生。为说菩萨道。
若复有众生。决定乐大事。转无尽佛法。为说一乘道。
此乃华严经中。分四乘义也。
如法华经中。门前三驾。且示权门。露地白牛。方明正教。
佛乘唯有一。无二亦无三。二三门外之权宗。方明露地之实教。
四乘契会。二教共同施。化仪各有差殊。
又法华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准此一文。似立三乘。论其契会。还成四法。
唯此一事实者。即佛乘事实。余二者。即菩萨大乘。通缘觉声闻。是余二。
为缘觉声闻。厌苦相似故。足为龟镜。可以明鉴。
二龙女一刹那之际。印三世性。又从凡夫即圣。不移毫分。
此乃与善财童子。解行入道法门略同。
善财一生成佛者。不离刹那际。证三世性。古今总齐。
还与龙女一刹那际。转身具行成佛。
一时总毕。皆称本法。法如是故。
立时劫者。众生情尘也。
善财证此。名为一生。为三世时劫既尽。更有何生。故名为一生。
诸余施设。十种不同。前已论讫。
龙女转身。善财不变。为转无所转有异故。

转截——惠宇整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华严经全文及白话文讲解 » 华严经与法华经的区别

赞 (34)